废弃矿山成智慧果园 永川返乡“果二代”让特色水果产业更具“科技范”15
发表时间:2024-06-17 00:07来源:重庆日报 近日,永川区黄瓜山村200亩智慧梨园内满目青翠,10余种不同的翠梨已进入挂果期,正是需要细致管护的时候。然而偌大的梨园内,却只有几位管护工人在检查设施和挂果情况。 ▲蔡明静正在智慧果园内查看水果长势。受访者供图 “这片梨园和其它梨园不同,别人种梨是体力活儿,收成还得‘看天吃饭’,她家的梨园是技术活儿,收成很稳定。”一位务工的村民说。 这片梨园的负责人是蔡明静,10年前她返乡和父亲一同经营果园。近些年,随着智慧农业热度不断上升,蔡明静作为一名“果二代”,决心改变父辈肩挑背扛的传统耕作模式,打造了这片智慧梨园。 “在这片果园内,气候、温度、风向等都会通过各处传感器汇集到数据监测系统。”蔡明静说,有了这套智慧系统,果树“渴了”“饿了”管护人员都能及时收到通知,果园遭遇病虫害等情况,还能让农技专家远程为梨树“把脉问诊”,大大减少了人工管护成本。 如今,靠着智慧种植系统,蔡明静已经在当地推广了3000余亩特色水果种植,带动500余位农户实现增收。 设计专业大学生“跨界”返乡当果农 蔡明静是土生土长的永川区何埂镇人,父亲以种植果树为生。因此,蔡明静从小就跟着父亲与果树种植打交道。 耳濡目染下,蔡明静便有了从事农业的理想。 大学毕业时,不少与蔡明静一样学习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,都选择留在城市,从事设计师等工作。 而蔡明静更加看好农业的发展前景,因此选择返乡从事农业。 “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我从小就看着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,因此我想为父母分担创业压力,同时在农村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。”蔡明静说,父母得知她的想法也很支持,唯一担心的就是她“吃不下这份苦”。 为了证明自己能“吃得下这份苦”,2014年,蔡明静回到家乡,和父亲共同经营起300余亩猕猴桃果园。 修枝、施肥、疏花、疏果……蔡明静为了学到真本事,常常跟在父亲和村民后面,从头开始学习每一项种植技术。 看着猕猴桃果园在自己的管护下渐渐步入正轨,蔡明静从事农业的信心也越来越充足。 然而,2016年冬季,重庆突然迎来降雪,父女俩的猕猴桃果园未做防护措施,遭遇冻害,导致果园爆发溃疡病。 为了减少损失,蔡明静和父亲不得不砍掉已经进入盛产期的猕猴桃树,最终300余亩的果园仅有数十亩幸存。 初战失利没有击溃蔡明静的信心:“传统农业模式耗时耗力风险高,因此必须转换观念,借力科技打造现代农业。” 蔡明静看着幸存的几十亩果树,扎根水果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。 重振旗鼓 将废弃矿山改为智慧果园 遭遇雪灾的第二年,蔡明静和父亲对于如何恢复猕猴桃果园有不一样的看法。 蔡明静认为,父亲通过补种等传统方式补救,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,只有依靠现代农机、农技才能形成稳定的抗风险能力。 于是蔡明静一边和父亲进行猕猴桃补种,另一边开始前往重庆各地的水果种植基地“取经”,学习现代果园种植模式。 学成归来后,蔡明静尝试为果园引入避雨栽培、牵引栽培、水培一体化等新技术,在新技术的帮助下,被毁掉的猕猴桃老果园恢复生机,开始重新挂果。 新技术初见成效,蔡明静趁热打铁,打算将现代农业技术运用到其他水果品种。 蔡明静考察后,发现邻近的黄瓜山村有30余年的水果种植历史,非常适合通过智慧农业模式降低成本,打造高端产品。 于是,蔡明静在黄瓜山村流转了200余亩废弃矿山的坡地,并增设了农业物联网、无人植保机等设施设备,搭建了智慧农业管理平台,实现果树管护、采摘等全过程生长情况监管。 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农机装备团队也找到了这处智慧梨园,与蔡明静合作建设教学基地。 该团队将自主研发的山地果园智能除草机器人、喷药机器人等智能农机装备引入果园后,一到管护高峰期,梨园就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“科技风景线”,200亩果园仅需小半天即可完成管护作业,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。 借力科技 打造永川水果产业名片 接下来几年里,蔡明静的梨园面积越来越大,水果种类也越来越多,产值逐渐提升到数百万元。 除了梨产业外,蔡明静还结合何埂镇、南大街街道的产业发展实际,流转土地3000余亩,不断更新水果的新品种,扶持壮大各镇街特色水果产业,帮助500余人实现在家就业。 目前,蔡明静通过采取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为当地果农提供优良的猕猴桃、梨树等果苗,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户种、管、销后顾之忧,农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。 “目前智慧农业基地还处于初级阶段,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,例如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、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善等。”蔡明静说,未来她还将继续推广智慧农业模式,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水果种植,打造永川特色水果品牌。
文章分类:
今日资讯
|